著名的趨勢大師大前研一最近發表的新書《OFF學》,其中那句:「下班後的生活,決定你的競爭力,」震醒了許多政商名流。原來,充實休閒生活與工作活力之間的關係如此重要。大前研一的體會,正好與王國忠的花道心得完全契合。
#@1@#「插花」是一種生活的藝術,在中國的文獻記載甚早,宋代將「點茶、焚香、掛畫與插花」歸納為「生活四藝」,明代袁宏道所撰述的「瓶史」,也詳細記載著插花之道。王國忠因為大學時代參加插花社,從此就像一切早已安排,入門花道數十年,甚至將公司定名為「四藝有限公司」以銘其志。
台灣外銷的切花,每年創匯上億美元,足見插花已屬國際「美學」,目前約略可區分為:歐美、日本及中華等三大花藝主流,其中,歐美花界重視其顏色、日本流派講究其形式,而中華花藝則追求其意境。王國忠是從日本的池坊華道入門,再以中華花藝為進階,領略了中、日兩大花道之博大精深技藝之後,才與歐美花藝界切磋交流,而在研習花藝期間,因為與插花形影相隨的花器,種類繁多、各異其趣,王國忠便愛屋及烏地隨緣收藏起來。
坐落在台北市牯嶺街上,以家為店的王國忠,他所收藏的花器與插花飾品,早已裝不下一屋子,而必須另外買一個地下室專門來擺放,這些花器在王國忠的心目中,是珍貴無比的「花之衣裳、美的襯托」,他不但愛不釋手,而且可以如數家珍地解說典故,從花器談到花材,然後進入花的形、色、意,優閒地為你上一課「人文花道」。
在談到與花道結緣的經過時,王國忠的臉上洋溢著對父母及家人的感激,由於從小生長在鄉下,使他經常與花草邂逅;因為父母的鼓勵,使他能夠很早就起步學習;又如果不是家人的支持,使他沒有後顧之憂,他不會有今日的充實與滿足。
#@1@#當然,對於引他入門而且一路照顧提攜的「池坊華道」老師劉美吟、以及帶他研習中華花藝的黃永川老師,王國忠都視之為恩同再造的貴人,而他也以恩師的教學精神,回饋給前來研習的學生。
王國忠自從獲得中、日兩大派別花藝老師的啟蒙與指導後,就不斷透過參與世界各地的插花展、插花表演,一方面累積自己的花藝技巧、一方面也以花會友,吸取花藝同好的經驗,在這期間,王國忠為了提倡花藝生活化,也在1989年至1993年擔任台北市插花學會的會長,隨後於1998年創立「中華人文花道發展協會」,並擔任會長至2004年,他在2003年集結其過去教授花藝、花道的教材,以及近200幅插花作品,彙編成著作,取名為「花賞」,恰好是他在人文花道上修習境界的一個詮釋。
「以花觀心、以花會友、以花契合自然」這是王國忠推廣花道的核心價值觀,他認為,花道、茶道與書法、繪畫,同樣都有藝術的內涵,尤其是花與茶,更是大自然的產物,在天地運行、生生不息當中,蘊含著無限的奧秘,如何透過花材的選擇、理枝、構圖、造型的處理,進而達到人花一體、以花寓意,其過程中的變化、次序與平衡,多樣性的統一,都充滿怡情養性的喜悅與充實,所以要以「道」來論述,可惜因為插花和泡茶太過於簡單,反而不受到重視,以至於淪為民間技藝,在國內的傳統教育制度中,花道一直未被納入正規學科之中。
「雖然沒納入正規教育,但也無損於花道的存在價值」,王國忠說,他從來沒有後悔過學習花道,反而因為科學越進步,許多在一年24個節氣當中所供應的花材也越推陳出新,讓他必須更加緊腳步去研究各種花材的習性與運用,尤其是與花搭配的花器,除了有瓶、碗、盤、盆、桶、爐、缸、鼎、甕等各種造型以外,在材質上還區分為木、竹、銅、陶、瓷、玉石、紫砂等等,從收藏的角度而言,也是欲罷不能。
#@1@#王國忠打趣地說,記得有一回他前往大陸青島市參加花卉博覽會,在表演插花時臨時找不到花器,當時靈機一動,到市場買來三條苦瓜,就充作臨時的花器,反而引起會場上參觀者的「驚艷」,許多領導的夫人都簇擁著求教於他,王國忠說,這就是花道令人愉悅與暢懷之妙處,因此,他希望能響應潮流的需求,將花道與茶道結合,發揮文化創意產業的精髓,重新布置他的公司與經營內容,以嘉惠同好或外國觀光客。
在王國忠的規畫中,他的四藝公司即將整修門面,在充滿古意的牯嶺街上,將有一家可以喝茶小歇,又可以談論花藝、研究花材與花器,甚至於觀賞插花、體驗插花之樂的場所,提供給文化藝術界、國際人士一個交流的平台,這也符合了王國忠「以花會友」的初衷。
王國忠浸淫花道研習與教學33年,並以隨緣的心態收藏各式花器、插花飾品達2,000餘件,除了收藏常有增值的意外收穫外,更令他驚喜的是,由於花道造詣已達存乎一心的境界,他在書法上竟能在一念之間,運筆行雲流水、無師自通﹔設計花器、茶器時,也達到了隨心所欲的境地,並且自行進行繪圖、拍照。莫非,這就是大前研一博士所預言的「休閒也可以產生競爭力」嗎﹖